解構主義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一種相對于結構主義而成的理論觀念。它更重視組成結構的構件本身,認為相比著眼于結構整體的完整、統一性,對個體的研究更為重要。
打個比方,簡單來說就是,你結構主義認為這座大樓總體看起來和諧統一是最重要的,而我解構主義認為研究組成著這座大樓的一塊磚一根柱子更重要。

因而這兩種學說事實上并不是對立的,同樣研究結構,只是側重點不同。
而解構主義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最直觀的大概就體現在體塊的陳設。
點成線,線成面,面成體塊。空間設計師們運用奇思妙想創造出一方方獨具美學魅力的新天地。

解構主義空間設計的特點在于,打破現有的秩序,強調分解,疊加,重組,錯位,甚至不惜犧牲整體的統一性與和諧性。
因此,我們更容易在解構主義空間設計作品中看到創意十足的作品。解構主義的自由性與靈活性也決定了它能被運用于空間設計的方方面面。
例如這個解構主義辦公樓設計,將不規則的巨大規模幾何體作為空間的支撐,似乎毫無秩序可言,實際上卻是對空間的拆解與重構。



又如這家解構主義餐廳設計,打破常規空間設計秩序,模糊餐廳與外界空間的邊界,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餐廳設計作品,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感。


體塊的美學價值體現在空間的各個區域,從大廳到包廂,把握住每一個細節。

而在咖啡廳設計中,解構主義的闡釋也往往能呈現出絕佳的效果。


通過凹進與雕塑,以規整的幾何體塊支撐整個空間,并用水泥材料還原空間本質,這家面積不大的咖啡廳完成了內部空間的解構與重塑。


幾個簡單的例子,對解構主義在不同類型空間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呈現。
而事實上,在解構主義空間設計中,還有數不勝數更天馬行空又極具美學價值的作品。
而空間設計的魅力,大概就在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望世界,并不斷創造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新作品。